昨天,中國巨石發布2021半年報,上半年營業收入85.6億元,同比增長75.0%;凈利潤25.97億元,同比增長240.68%,扣非利潤增速262%,差不多在預告的上限。估算了一下,半年報毛利率46.68%,差不多2017-2018年的狀態,相比于一季度繼續提升。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的增速相差不小,巨石在控制成本上面從來不叫人失望。

與此同時,中國巨石公布了兩條池窯生產線投資項目:埃及投資3.35億美元新建一條12萬噸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;桐鄉投資3.98億元對現有8萬噸玻璃纖維池窯冷修技改,技改后年產能達到10萬噸。
2021 年上半年,玻纖行業依然保持較高景氣度,明顯表現為不同領域需求增長的接力。
2021 年年初,以 PCB 產業為主力的電子級玻璃纖維市場、以增強熱塑材料為代表的短切原絲市場開始恢復,呈現供不應求的勢頭;2021 年第二季度開始,玻璃纖維合股無捻粗紗也進入供不應求狀態。
受益于市場穩步向好和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,報告期內,公司實現粗紗及制品銷量 110.19 萬噸;電子布銷量 2.22 億米,經營業績均創歷史同期之最。2021 年上半年公司玻璃纖維及其制品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 815,787.19 萬元,占主營業務收入的 96.39%。

一、玻纖行業不斷向好,價格創歷史新高
自 2020年 9 月份以來,在全球經濟復蘇而產能未恢復的情況下,玻纖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,價格步入單邊上行通道。截至 2021 年 7 月 初,纏繞直接紗 2400tex均價6225 元/噸,同比大漲50%。G75電子紗目前均價 17000 元/噸,同比大漲 125%。庫存來看,中國巨石目前存貨周轉天數60.75 天,相較同期下 降 52 天,也處于歷史地位,中材科技存貨周轉天數 81.48 天,位于歷史較低水平。
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復合纖維材料,具有成本低廉、輕質高強、耐高溫耐腐蝕等一系列優點。其比強度達到 833Mpa/gcm3,在常見材料中僅次于碳纖維(超過 1,800Mpa/gcm3)。

二、產品結構方面,我國仍然以中低端產品為主
目前國內廠家提供的電子紗主要還是應用于中低端領域,而能提供高端電子布的宏和科技,其所需的電子紗也依靠美國進口。能夠生產 5μm以下的超細紗廠家包括臺州的南亞必成、臺玻臺嘉以及重慶國際。
電子布領域,國外企業大多都能生產超薄布,內資廠只有宏和科技、株洲光遠和重慶國際可以生產高端電子布,中國巨石和泰山玻纖以中低端的產品為主。我國電子布中厚布占比超過 75%,而歐美韓日中超薄布占比在 30%-50%之間。

三、行業需求
建筑建材領域對玻纖的需求最大,主要來自于基建和地產,占玻纖需求 35%左右。
風電:占玻纖需求的10%,風電搶裝高峰過后,短期需求或將回落。
電子:電子紗是重要的電路基材原料。印制電路板(PCB)核心基材是覆銅板(CCL),68%的 CCL 基材為玻纖布,其上游即為電子級玻纖紗。目前昆山必成與宏和科技在高端紗市場占比更高,中國巨石和泰山玻纖產品主要為低端電子紗。電子紗行業壁壘較高,目前行業格局較為集中,必成、建滔、巨石、圣戈班等占有 49%市場空間:
汽車:汽車輕量化+行業復蘇助力需求提升。交通運輸領域大約占我國玻璃纖維消費量 14%,是玻纖重要的應用場景。玻璃纖維主要用于覆蓋件和受力構件, 如車頂、窗框、保險杠、擋泥板、車身板及儀表板等。

受益疫情緩和 全球經濟復蘇,下半年需求穩定
玻纖下游應用領域較大,其需求量 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。風電來看,2020 年受益陸上風電搶裝潮,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70.8GW。2021 年海上風電即將放量,全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有望達 49GW(陸上40GW+ 海上 9GW),相較去年會有所下降。但整個十四五期間來看,風電需求仍有望維持穩定增長,預計年復合增速將達 5%。汽車來看,2021 年我上半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同比實現小幅增長。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在疫情緩和背景下,處于整體復蘇狀態,預計下半年玻纖需求有望保持穩定。

四、下半年新增產能相對有限
目前我國玻纖總產能 632.7 萬噸/年,在產產能 565.8 萬噸/年,冷修、停產和已拆除產能 66.9 萬噸/年。總產能無堿粗砂占比最高接近 80%,電子紗產能占比 15%,其余品類占比相對較低。目前在產產能相較年初產能503.85 萬噸/ 年增加62 萬噸/年,增幅12.31%。根據各家企業公布的投產和冷修計劃時間表,2021 年 預計新增產能大多已于上半年開始點火投產,下半年新增產能相對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