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(LLNL)外宣布成功開發出可3D打印的航空級碳纖維復合材料,為在航空領域應用這種更好控制和更易優化的輕質、高強度材料奠定了基礎。
2月28日,該研究成果在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》上發表,凸顯出碳纖維微擠出3D打印技術發展的重大進步。碳纖維復合油墨從定制的直接油墨書寫(DIW)3D打印機中擠出,最終構成火箭噴嘴的一部分。
LLNL實驗室首席研究員、論文的第一作者Jim Lewicki解釋,碳纖維復合材料通常以兩種方式制造:通過將纖維物理地纏繞在心軸周圍,或者將纖維編織成像柳條筐一樣,導致成品限于平坦或圓柱形形狀。由于性能問題,制造商還是傾向于過度使用材料,這樣會使得部件更重,也更昂貴,并且超出必需而且更浪費。研究人員通過改進直接墨水書寫3D打印機的打印過程,打印出了幾個復雜的3D結構。Lewicki和他的團隊還開發并獲得了一種新的化學品,可以在幾秒鐘而不是幾個小時內固化材料,并利用實驗室的高性能計算能力發展了碳纖維絲流動的精確模型。
3D打印的能力為碳纖維提供了新的自由空間,研究人員表示,他們還能控制部件的微觀結構。該材料也具有傳導性,允許在結構內布設定向傳熱通道。研究人員透露,最終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飛機機翼,一側絕緣、不需要在空間旋轉的衛星組件,還有可以從身體吸收熱量的可穿戴物。研究人員接下來將開始進行過程優化,找出放置碳纖維最佳位置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性能。研究人員還與商業、航空航天和防務合作伙伴進行了探討,以推進該技術的未來發展和應用。